主页 | 养老 | 医疗 | 生育 | 失业 | 工伤 | 公积金转移 | 劳动保障 | 五险信息 | 五险一金 | 公积金
当前位置:主页五险常识五险一金新农合

青岛的社保基数,青岛社保基数

2025-01-07 13:59:24

1. 青岛2016年社保基数

青岛市新农人合历年缴费基数有10,20,30,50,100,150,至到现在的395元。

2. 青岛市2014年社保基数

山东青岛2014社保缴费基数是2134

3. 青岛2016年社保缴费基数

  一、暂不调整居民社会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标准

  2022年度,暂不调整参保居民个人缴费标准。其中,选择一档缴费的成年居民继续按照每人每年462元的标准,选择二档缴费的成年居民和少年儿童继续按照每人每年395元的标准,在校大学生继续按照每人每年150元的标准执行。

  参加我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可利用个人账户资金为本人、父母、配偶及其父母、子女缴纳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

  二、提高居民社会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

  2022年度,我市财政对居民医保的补助标准提高额度按照国家统一标准确定,暂定增加30元。调整后对一档缴费成年居民的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820元,对二档缴费成年居民、少年儿童和在校大学生的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740元。资金来源及分担比例不变。若2022年度国家政补助标准有新的变化,我市按国家标准执行。

  三、规范居民医保待遇享受期

  居民在集中参保期内缴纳下一年度居民医保费的,待遇享受期为下一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新入学大学生按照规定及时参保缴费的,自入学报到之日起享受居民医保待遇;新生儿出生6个月内参保并缴纳居民医保费的,自出生之日起享受待遇;正常享受职工医保待遇的参保人,中断缴费3个月内参加居民医保的,从中断缴费之月起按居民医保相关规定享受待遇,保障待遇衔接;其他新符合参保条件的居民应当在3个月内缴纳居民社会医疗保险费,从缴费次月起享受待遇;持居住证参加我市居民医保的应在集中参保期参保,待遇享受期为下一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四、停止相关基金划转

  2022年起,《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青政发〔2016〕35号)规定的由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按每人每年20元标准向全民补充医保划转的部分,以及《关于完善全民补充医疗保险制度调整基金支付范围有关问题的通知》(青医保发〔2019〕20号)规定的由补充医保基金向居民医保基金划转的部分,停止划转。

  五、本通知自2022年1月1日起执行

  其他相关问题仍按原规定执行。

4. 青岛2016年社保基数表

暂时用2013年度青岛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42688元(月均3557元)进行封顶保底,《2016年度青岛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公布后,统一使用2016年度青岛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重新封顶保底核定缴费基数。

2016年1月1日开始,青岛市比较早规定用人单位申报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为做好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申报、核定工作,青岛市近日下发了《关于规范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申报核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对缴费基数计算、社保、特殊情况处理、核定等内容进行了明确规范。

在《关于做好2016年度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申报、核定工作的通知》的相关规定:参保单位及其职工申报2016年的缴费基数,暂用2013年度青岛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42688元(月均3557元)进行封顶保底,缴纳社会保险费并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2016年度青岛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公布后,统一使用2016年度青岛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重新封顶保底核定缴费基数,并对缴费差额统一进行补收,重新计发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并补发差额。

5. 2018年青岛社保基数是多少

个人参加社保以后,每年缴费变化牵动每个人的神经,青岛市去年依据的社保缴费基数上限是17284元,缴费下限是3269元。今年2021年山东省公布了新的全省口径职工平均工资,带动缴费基数上下限都会变化。

一、2021年青岛缴费基数变化

2021年社保缴费基数上限18726元;缴费基数下限是3746元,新的全省口径职工平均工资6242元,缴费基数上下限是平均工资的60%-300%。

青岛市在职人员: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个人交8%,按照最低基数3746元,每个月扣299.68元;

城镇职工医保,个人每个月交2%,就是74.92元

失业保险,个人交0.3%,单位交0.7%,个人每个月扣11.238元

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由单位缴纳。

青岛市灵活就业人员:

职工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比例20%,按照最低基数3746*20%=749.2元;

职工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比例9%,按照今年缴费基数3746*9%=337.41元,按照去年3269基数,个人交311.112元。

二、青岛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居民医保

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目前青岛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有16个缴费档次,分别是年交100元、300元、500元、600元、8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2500元、3000元、4000元、5000元、6000元、8000元、10000元、12000元,其中100元档次只有低保户等贫困人员可以;一般居民最低缴费档次是300元起。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针对距离退休年龄60岁不足15年的,可以一次性补缴,补缴不享受补贴,如果是逐年缴费享受补贴。

年交100元、300元,每年补贴30元;缴费五六百元,补贴60元;缴费八百、一千元,每年补贴80元;缴费1500元以上的,每年补贴100元

假如一年缴费1500元,补贴100元,个人交15年,退休金可以拿多少?

居民养老保险退休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青岛市2021年7月1日起基础养老金为200元,退休金是:基础养老金200元+(个人年交1500+补贴100)*缴费年限15/139=372.66元

2、城乡居民医疗保险

目前青岛市居民医保一档,成人每年交462元;二档,成人和少儿儿童每年395元;在校大学生一年150元。

6. 2017年青岛社保缴费比例,缴费基数

五险一金是指用人单位给予劳动者的几种保障性待遇的合称,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及住房公积金。

山东青岛五险一金缴纳比例及缴费基数

一、青岛五险一金缴纳比例

(1)社保缴纳比例

养老保险:单位按缴费基数的18%,个人按缴费工资的8%;

医疗保险:单位按缴费基数的9%,个人按缴费工资的2%(“六区”);单位按缴费基数的7%,个人按缴费工资的2%(“四市”);

失业保险:单位按缴费基数的1%、个人按缴费工资的0.5%(农业户口个人不缴纳);

工伤保险:单位按行业种类分别为0.7%、1.2%、1.9%,个人不缴纳;

生育保险:单位按缴费基数的1%,个人不缴纳。

备注:

青岛六区:市南区、市北区(含原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含原黄岛区、胶南市)

青岛四市:胶州市、即墨市、莱西市、平度市

(2)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单位和职工各自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不应低于5%,原则上不超过12%。有条件的单位可以适当提高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但最高不得超过20%。

自由职业人员缴存比例仍按单位和个人各5%或单位和个人各12%执行,单位和个人部分均由自由职业人员承担。

调整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的,应在规定范围内随缴存基数同时调整。同一单位只能执行同一种缴存比例,并且单位缴存比例不得低于职工缴存比例。

二、青岛五险一金缴费基数

(1)社保缴费基数

5月31日,青岛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对外公布,月平均工资3557元,比增加了440元。社平工资调整后,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养老、医疗)缴费标准也要发生变化,按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100%、80%及60%三档为基数,其中养老20%、医疗11%,这样月缴费金额就从去年的966.27元、773.02元、579.76元,分别调整为1102.67元、882.26元、661.54元。目前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一般是月底扣费,以60%的最低档为例,这个月不仅要缴6月份的661.54元,还要在银行卡里充上1月至5月的补缴差额408.9元。

7. 青岛2016年社保基数最低

最低基数交23年退休后可以拿到1100多元退休金。因为,社保费是按照当地的现在的社会平均工资20%交。目前。鄂州地区的标准的社保费基数每个月1000元,最低60%,是600元。一年7200元。23年缴费总数16.6万。个人账户余额6.6万。帐户工资应该是420元。基础工资应该是1150元60%,是690元,合计1110元

8. 青岛市2016年社保基数

青岛市社会保障基金缴存比例为:基本养老金单位承担比例为16%,个人为8%;基本医疗保险单位承担9.5%,个人承担2%;失业保险金单位承担0.7%,个人承担0.3%;工伤保险金单位承担0.1%,个人不交纳的。青岛市社会保障金缴费基数是有上下限规定的,只有在规定的范围内按比例上交,才属正常缴纳范围。

9. 青岛2016年社保基数是多少钱

  企业参保职工个人缴费基数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收入确定,由企业负责申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核定。职工月平均工资收入超过上年度全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300%的,按照300%予以封顶;低于上年度全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60%的,按照60%予以保底。在上年度(2020年)全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公布之前,企业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2021年社会保险月缴费基数上下限暂按19012元和3457元执行。全省2020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公布之后,月缴费基数超出300%、不足60%部分,多退少补。


电脑版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来自网友投稿及网络整理,文章仅供参考,如果有错误请反馈给我们更正,本站对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提供任何保证,不承但任何责任。
版权所有:公积金知识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