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公积金贷款 | 公积金提取 | 公积金缴存 | 公积金政策 | 住房公积金 | 公积金知识 | 五险常识
当前位置:主页公积金公积金知识公积金中断补缴

交社保的地方在哪里,交社保的地方是哪里

2025-01-07 09:21:18

1. 交社保的地方是哪里

对于跨省跨市办理五险一金移交的朋友来说,需要在原工作地点申请办理,同时也需要对新的公司地点填写申请接受五险一金转入的申请,凭借着此申请是可以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正式走异地转移社保和公积金的流程的。 五险一金跨省转移流程 1、发凭证。当你要离开这个城市,且肯定不会再回到这个城市就业的时候,可以到当地社保经办机构领取一张你的参保凭证。凭证主要记录三项关键的信息:一是你在当地参保的起始时间,二是你实际缴费的月数,三是你在本地参保起见个人账户的全部存储额是多少。2、打电话。有关部门在网上公布了全国2800多个县级和县级以上的社保经办机构的联系方式,不清楚的问题可以电话咨询。这个网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3、办手续。由本人或者所在单位向新的就业地社保经办机构提出接续申请,其他事情就由当地社保经办机构在规定的时间内来办理就可以了。4、转移资金。除了转关系之外,要把前面讲到的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的资金,社保跨省怎么转移,还有单位缴费规定比例的资金要转移到新的就业地。这样整个转移流程就完成了。

2. 社保交在哪个区

查询社保的方法有三种:

1. 社保中心查询

如果对自己的社保帐号不清楚,可以携带身份证到各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业务办理大厅查询。

2.上网查询

登陆所在城市的劳动保障网或社会保险业务网站,点击“个人社保信息查询”窗口,输入本人身份证和密码(密码是你的社保证编号或者身份证出生年月),即可查询本人参保信息。

3.电话咨询

拨打劳动保障综合服务电话“12333”进行政策咨询和信息查询。

3. 什么地方交社保

感谢邀请,更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你好,一个人可以在同时两个地方上社保吗?为什么?这个问题很明显是不可以的,一个人终身只能购买一份社保,如果说你在两个地方购买社保的话,那么可以将自己两个地方的社保关系转移合并到一起,来计算自己的缴费年限,但是转移合并到一起累计计算缴费年限的前提条件就是不能够出现重复的交费,如果说自己出现了重复的交费,那么实际上重复交费的这一部分费用是需要退还给你本人,才能够累计合并缴费年限的。

所以说比如说你在两个地区都同时交纳自己的基本养老保险,那么也就意味着自己会出现一个重复交费的信息,这个重复交费的信息就没有实际意义了,因为最终还要退还给你本人,而且退还给你本人的费用只是进入到个人账户当中的8%,剩余的进入到统筹账户当中的比例是没有办法退还的,所以这样一来的话实际上是不合算的。

我们还是要按照正常的参保要求去参加保险,你只能够在一个地区建立自己的社保账户,并且离开这个地址之后,那么社保关系是可以自由的转移的,转移到新的地区继续参保就可以了,一旦出现重复的交费,那么是没有办法累计合并明显的必须退还出来才能够累计合并计算年限,所以说两个地区同时参保是不行的。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4. 社保交什么地方

答案是:全国哪些地方可以用支付宝缴纳社保2021年如下:基本上,在国内任何地方都可以用支付宝缴纳社保。

2021年在支付宝上缴纳社保的方法如下:

1、打开支付宝app。

2、在首页点击“市民中心”按钮。3、点击“社保”按钮。

4、在社保缴费的栏目下可以选择“居民养老缴费”或者“居民医保缴费”。

5.选择进行缴费方式,然后点击缴费完成即可。

5. 交社保的地方是什么地方

深圳社会保险和其他地方的社保有什么区别没有?

1、失业保险方面参保范围不同:

国家《社会保险法》规定所有在职职工不管是户籍还是非户籍均应参加失业保险且享受失业保险待遇,而深圳市失业保险只覆盖了本市户籍的在职人员。

2、生育保险方面:

生育保险方面,主要差异在于深圳市未单独设立生育保险险种,生育医疗费用在医疗保险中解决,生育津贴和未就业配偶的生育医疗费用未纳入统筹范围。国家《社会保险法》规定生育保险为单独险种,参保人享受生育津贴,且其未就业配偶享受生育医疗费用报销。

3、养老保险方面:

养老保险方面的差异,在于对是非调工调干跨省异地养老保险转移的年限处理上。国家的政策已放开了,只要是流动就业的,其养老保险均可转移接续,但深圳市目前现行的政策是只有调工调干的人员,在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入后,其在内地的养老保险参保年限以及视同缴费年限方可合并累计计算,其他人员转入的参保年限在计发养老待遇时不予考虑。

4、医疗保险方面:

主要差异在于《社会保险法》中规定退休人累计缴费达到规定年限的,退休后不再缴纳医疗保险费,但仍然享受医疗保险待遇。而深圳市现行的政策是医保累计缴费最低年限未明确,退休人员也一直要缴费,其中符合条件的由养老保险金缴费。

随着深圳几项社会保险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一个覆盖深圳经济特区城镇机关、事业单位和各类企业的社会保障体制已经形成。深圳市根据社会保险管理体制应当实行行政管理与基金管理分开、执行机构与监督机构分设的要求,按照“统一、精简、高效”的原则,对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做了进一步改革,建立健全了社会保障管理机构。

6. 社保在哪地方交

一、可以转移社保到其他省继续交,社保是可以累计的,但是只能转移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不能转移。二、办理流程1、参保人员在新就业地按规定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缴费后,由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向新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提出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书面申请。

2、新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在15个工作日内,审核转移接续申请,对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向参保人员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的社保经办机构发出同意接收函,并提供相关信息;对不符合转移接续条件的,向申请单位或参保人员作出书面说明。

3、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在接到同意接收函的15个工作日内,办理好转移接续的各项手续。

4、新参保地经办机构在收到参保人员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转移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资金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有关手续,并将确认情况及时通知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

5、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是累计计算的,中间允许有空档,可补可不补。申请资料一、申请出具《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证》缴费职工于缴费单位解除(终止)劳动关系后,可以由本人或缴费单位携带以下材料到所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开具《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证》:

(1)《申请》(附件二)、

(2)缴费职工户口簿、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3)缴费职工委托他人代为办理的,请提供委托书及代办人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4)《职工养老保险手册》

(5)缴费职工的参加工作时间、视同缴费年限等相关信息需要认定的,需出据缴费职工本人的《人事档案》

(6)解除(终止)劳动关系证明书、调动手续原件及复印件(7)政策规定的其他相关材料。二、出示《参保凭证》,申请接续养老保险关系缴费职工向新就业地社会保险机构出示本人的《参保凭证》原件和复印件并填写《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申请表》(附件一),符合转入条件的,由新就业地社保经办机构向原社保经办机构发出《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联系函》。三、办理基金转移手续原社保经办机构收到《联系函》后,核对有关信息生成《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信息表》并办理基金划转手续,传送给新就业地社保机构。四、办理接续保险手续新就业地社保机构在收到《信息表》和转移基金后的15个工作日内核对《信息表》及转移基金额,将转移基金额按规定分别记入统筹基金和该参保人员个人账户,通知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携带以下材料确认转移接续情况:

1、《职工养老保险手册》,2、缴费职工的参加工作时间、视同缴费年限等相关信息需要认定的,需出据缴费职工本人的《人事档案》,3、政策规定的其他相关材料。

7. 常德交社保的地方是哪里

职工社保缴费的最低标准是当年社会平均工资基数的60%,2022年湖南省社会平均工资基数是 5977元、因此2022年常德职工社保最低基数档次是3586.2元。任何单位职工交纳社保不能低于3586.2元基数。

8. 交社保的地方是哪里的

一、两个地方交社保退休怎么办理

两个地方交了两份社保,可以注销一个保留一个(按社保政策规定一个人只能拥有一个社保帐户的规定)国家规定,社保账户只能缴纳地转移到户口所在地。

在两个不同的地区,交纳了两份社保,那么实际上这个社保,如果都是同一类职工养老保险的话,这个职工养老保险,是可以自由转移的,而且转移到一起之后,是可以合并累计计算,缴费年限的。

当然只要保证累计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没有重复缴费的情况出现那么是完全可以累计计算缴费年限的。

如果出现重复缴费的年限的话,这个重复交费的这部分时间是需要退还出来的,再退还的过程中只能够退还本人的。

缴费也就是个人账户,当中的钱并不能够直接退还统筹账户,当中的钱。然后将这个重复缴费的部分,退还出来之后,那么这个社保,就可以自由的进行转移合并累计计算,缴费年限了。

二、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指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会保险计划由政府举办,强制某一群体将其收入的一部分作为社会保险税(费)形成社会保险基金,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被保险人可从基金获得固定的收入或损失的补偿,它是一种再分配制度,它的目标是保证物质及劳动力的再生产和社会的稳定。

根据以上内容的相关的回答可以得出,养老保险只能拥有一份,多交了一份,也没有办法领取两份养老金的,所以这个时候需要注销一个,然后保留一个,这个要到社保部门办理,如果您还有相关法律咨询可以致电华律网在线律师解答。


电脑版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来自网友投稿及网络整理,文章仅供参考,如果有错误请反馈给我们更正,本站对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提供任何保证,不承但任何责任。
版权所有:公积金知识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