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养老 | 医疗 | 生育 | 失业 | 工伤 | 公积金转移 | 劳动保障 | 五险信息 | 五险一金 | 公积金
当前位置:主页五险常识医疗

查社保编号怎么查,查社保编号怎么查询

2025-01-28 10:03:40

1. 查社保编号怎么查询

现在查询社保有很多渠道,列举下常用的几项:

1、登陆所在城市的劳动保障网或社会保险业务网站,点击“个人社保”信息查询”窗口,输入身份证和密码查询(密码一般是社保证编号或者身份证出生年月);

2、如果对自己的社保帐号不清楚,可以携带身份证到各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业务办理大厅查询,在柜台办理或者在社保触摸屏查询系统查询,刷卡或根据屏幕提示输入卡号或身份证号即可进行查询;

3、借助现在网络或者公众号、APP的功能,例如亲亲小保APP和官网里都有社保、工资个税年终奖计算器等免费工具;

4、拨打劳动保障综合服务电话12333查询; 更是可以借助现在市面上很多APP,小程序等,比如亲亲小保APP就有社保公积金计算器、工资个税年终奖计算器、落户资格测算等。

2. 查社保编号怎么查询系统

1、打开支付宝的首页,直接选择城市服务进入。

2、下一步会来到新的窗口,需要在里面点击社保。

3、这个时候如果没问题,就找到社保查询并选择跳转。

4、等完成上述操作以后,点击个人参保信息查询。

5、这样一来会看到相关的结果,即可查询单位社保编号了。

3. 社保编号怎样查询

方法一:社保局查询。带上你的身份证和社保卡,到当地的社保局查询,这个方法可能有点费时间。

方法二:电话查询。拨打劳动保障服务电话12333,根据电话提示或者人工服务输入自己的身份证号就可以查到社保编号,这个方法比较快。

方法三:网上查询。如果你所在地区开通了社保网上自助服务系统(社保局网站),就可以登录自己的社保个人账户,查询自己的社保编号。

4. 查社保编号怎么查询的

在街道或者社区的劳动保障机构都能查询,据《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为公民身份号码。而在这现阶段,各地虽然也普遍使用身份证号作为检索查询序号,但是也还存在着一些电脑序号、手册编号等地方的检索序号。

参保窗口开具的《养老医疗保险申报缴费单》、《社会保险缴费记录卡》、《劳动保障手册》的首页、网上个人社保缴费情况中“个人基本信息”及“个人缴费明细”都有个人社保编号,个人也可携带身份证或社保卡到参保窗口查询。

5. 查社保编号怎么查询不到

为什么交了医保查不到社保编码具体如下:

交了医保但是查询不到任何信息可能是因为医保中心尚未划账或者是投保人的社保卡还没有进行激活,如果是还没有激活的投保人是可以携带身份证以及社保卡去指定的银行激活社保卡以及医保卡的,就可以进行查询,如果还没有划账的那么则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再次查询就可以了。

投保人可以拨打电话12333或者当地的人社局客户服务电话进行咨询,也可以直接去人社局的营业网点进行查询。

6. 如何查社保编号查询

社保卡登录的用户名一般是社保卡卡号、办理人的姓名或者身份证号。如果对自己的社保帐号不清楚,可以携带身份证到各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业务办理大厅查询或拨打劳动保障综合服务电话 “12333”进行政策 咨询和信息查询。

网上查询人个社保信息,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查询。

1、打开手机上的微信,点开“发现”选项,点击“搜一搜”。

2、弹出搜一搜界面,点击“公众号”选项。

3、所在什么城市的社保就输入所在城市社保名称,以参保地是长沙为例,输入长沙社保,然后在弹出来的“长沙社保公众号”第一个名称,点击进入并关注。

4、在长沙社保公众号里进入服务大厅界面(微信需要绑定社保卡),点击社保信息查询。

5、弹出“社保信息查询”界面,选择“我的社保卡”,在里面可以查询缴纳情况、社保卡信息、参保单位等等。

7. 社保编号怎么查社保

忘记自己的社保编号可以通过身份证号来得到社保号,并且直接通过身份证号查询到自己的缴费记录。步骤如下:

1、网上查询登录所在城市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通过这个网站,不仅能找回你的社保编号,还能进行社保明细的查询,了解最新社保情况,知悉交费、欠费情况。

2、电话查询可拨打12333进行查询,同时可以进行包括社保编号查询、社保缴费查询、缴费年数等情况的语音查询。

3、门店查询:携带个人身份证明原件和社保卡,到当地的社保经办机构窗口查询。

扩展资料:

社保缴费改革: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规定,明确从2019年1月1日起,将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各项社会保险费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

根据《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职工本人一般以上一年度本人月平均工资为个人缴费工资基数。本人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缴费;超过当地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缴费。

社保费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以后,个人和单位得按照实际工资交社保。这样一来,虽然个人和企业当期缴纳的社保费会变多,拿到手的工资会变少,但长远来看是划算的,这将大大增加个人的社保权益。

8. 社保编号查社保

1、社保编号,即社会保障号码,国家规定社保编号为参保人的身份证号码。

2、社保编号可用于参保、异地转移、就医等服务。

3、社保编号有个人和单位的区分:单位社保编号是工作单位建立的社保登记编号;

4、用来为员工缴纳社保,并且根据此社保编号可以进行一些查询、申报和统计等工作。

5、个人社保编号是个人缴费或单位为其缴费的登录号,也是以后享受待遇的依据。

6、目前,很多城市统一以社会保障号码(公民身份证号码)作为个人参保号。

9. 社保编号怎么查询?

查自己有没有办过社保卡方法如下:

1、社保中心查询,如果对自己的社保帐号不清楚,可以携带身份证到各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业务办理大厅查询;

2、上网查询,登陆所在城市的劳动保障网或社会保险业务网站,点击“个人社保信息查询”窗口,输入本人身份证和密码(密码是你的社保证编号或者身份证出生年月),即可查询本人参保信息;

3、电话咨询,拨打劳动保障综合服务电话“12333”进行政策咨询和信息查询;

4、触摸屏查询,各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业务办理大厅内如果设有社会保险触摸屏查询系统,刷卡或根据屏幕提示输入卡号或身份证号进行查询。社保卡是由省卡中心统一制卡,制卡流程、环节较多,正常制卡周期在3-5个月,制卡时间较长。申领人在网上查询到制卡失败后,可以在查询结果中查到发卡“合作银行”,需到就近发卡合作银行营业网点进行信息核实、更正。信息核实后,不管有没有修改信息,参保人都要到社保卡就近网点进行信息二次核查登记才能再次进行制卡,或是按照市社保卡中心电话告知的处理流程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有权查询缴费记录、个人权益记录,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有权监督本单位为其缴费情况。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社会保险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家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险资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社会保险事业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国家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社会保险事业。

0

10. 查社保编号怎么查询缴费记录

通过身份证号码查社保帐号方法:

1、首先,网页搜索“某某市社保查询”,也就是你所在的市区。

2、点击进入搜索结果显示的“某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每个市都会有相对应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点击进入该网主页。

3、在进入上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官网后,查找“社保缴费查询”,点击进入,接下来就会出现输入身份证号和密码的页面,注意,密码为出生的年份的后两位及月日,如1987年05月16日出生,那么初始密码为“870506”。

4、待输入身份证号和密码后,点击“登录”,即可进入个人社保中心,里面显示个人社保相关信息,里面就会有社保号了,当然何时参保,已缴费信息等都会有的。社会保障号是每个人社会保障的检索号,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为公民身份号码。而在这现阶段,各地虽然也普遍使用身份证号作为检索查询序号,但是也还存在着一些电脑序号、手册编号等地方的检索序号。社会保险计划由政府举办,强制某一群体将其收入的一部分作为社会保险税(费)形成社会保险基金,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被保险人可从基金获得固定的收入或损失的补偿,它是一种再分配制度,它的目标是保证物质及劳动力的再生产和社会的稳定。在我国,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另外,社会保险是一种缴费性的社会保障,资金主要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缴纳,政府财政给予补贴并承担最终的责任。但是劳动者只有履行了法定的缴费义务,并在符合法定条件的情况下,才能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参考资料:中国政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11. 社保编号 怎么查

1、社保卡上面的卡号就是社保号。在社保卡的正面中间位置 ,社会保障卡号就是社保卡的编号。

2、社会保障卡采用全国统一标淮,社会保障号码按照《社会保险法》的有关规定,采用公民身份号码。

社保初始查询密码一般为参保用户18位身份证的最后8位数字(最后一位若为X的,X统一转为0)。社会保障号是每个人社会保障的检索号,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为公民身份号码。而在这现阶段,各地虽然也普遍使用身份证号作为检索查询序号,但是也还存在着一些电脑序号、手册编号等地方的检索序号。


电脑版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来自网友投稿及网络整理,文章仅供参考,如果有错误请反馈给我们更正,本站对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提供任何保证,不承但任何责任。
版权所有:公积金知识网 Copyright 2011-2025